第(1/3)页 舞台上,佛殿关闭,真经出山。 山下,乌龟掀翻了经书。 经书散落在嶙峋的山石间。 看客一阵心惊,仿佛佛心跟着着急。 恰此时,经文被一名年迈的老者捡起。 枯瘦的手认真的捧起一篇篇经文,恭敬的放入箱笼中。 悟空认出这是自己取经路上救过的小童。 小童也早已认出了猴爷爷,笑了。 唐僧感谢老人家帮忙收经书,欲渡他成佛。 老者婉拒。 悟空、悟静,围着他游说。 老人家依旧笑着:“吾已在吾之净土,为吾民守安宁,与圣僧所求并无差别。” 唐僧、悟空突然停下了劝说。 经书重新被装箱,几人告辞。 唐僧回头,问老人可有心愿未了:如风调雨顺、如国泰民安、如天降甘露。 老者摇摇头:”吾之心,需吾一步步而行,只愿不负前路先贤,不负后世来者,能为天地立心,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” 老者说完,转身走向红尘嬉闹的子民。 另一边,唐僧几人飞向缥缈的云端。 两端圣地。 两种追求。 《全剧终》 静馆里,一片安静。 诵经的人也停止了声音。 突然间,万物都没了声音。 台上迷离的灯光、重新开始旋转的,见所未见的旋转动画,都淹没在知县老者慈祥的倾听子民鸡毛零碎的背影里。 林之念静静的看着下面。 他们不是‘民’。 民看不起长戏、进不了茶馆。 他们是大农、是世族、是贵人、是中流砥柱,却都在追求佛哲,一篇篇檄文,都唤不醒的狂热。 他们的家族里,出过去寻道的修士,写过,‘悠然见南山’的诗篇。隐士高人被无限地赞誉,一心寻道是雅士的追求。 背景歌声缓缓响起。 声音很轻,唯恐惊动了沉默的人们——《中国觉醒》歌声缓起: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