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胸前一起一伏,似是在积蓄着什么能量,只差一个倾泻口。 “原来,他们是这般想我的,以为我是以色侍人,才换的薛家今日的鼎盛。他们,他们,着实可气!” 薛蟠谄媚笑笑,来到薛宝钗面前,小心问道:“妹妹,你如今和侯爷发展到哪一步了,有没有这个?” 一面说着,薛蟠一面伸出两个大拇指,慢慢的怼在了一块。 “我倒觉得给国舅爷当大舅哥,不如给安京侯当有用……” 薛宝钗再也捱不住心底的火气,抄起桌上的茶壶便泼在薛蟠的脑袋上,“做你的春秋大梦,我这就回去让侯爷再送你到京营里操练个几年!” 一甩裙袖,薛宝钗转身便走。 薛姨妈再想起身阻拦,已是来不及了。 瞧瞧薛蟠被浇了个落汤鸡模样,薛姨妈无奈道:“哪有你这般作践妹妹的?就算真有这事,总也不能说出来呀。” “再者,安京侯和林家的丫头不是有婚约吗?你妹妹又是未出阁的丫头,你这不是赶着你妹妹去媾和吗?” 薛蟠擦了擦脸,坦然道:“娘亲,这你就不懂了吧。” “啊?”被薛蟠反问了一句,真将薛姨妈唬得愣住了,还以为是茶浇在脑袋上,将她儿子才开窍不久的脑袋又浇坏了。 “你什么意思?” 薛蟠侃侃道:“若是妹妹真没这番心思,肯定不会有这般大的反应。但妹妹如此激动,正说明了,妹妹已经与安京侯有往来了!” “娘亲,我就不与你多说了。我得赶快去追妹妹,与她求求情,别真将我再送进军营里去了。” “若是没这一盏茶,我还不信她有办法呢。有了这一盏茶,怕不是在侯爷耳边吹个风,我就有苦头吃了!” 风风火火的先后走了儿子和女儿,屋子重归安静。 薛姨妈摇头叹息道:“哎,一个两个的都大了,都管不了喽,就由着他们去吧……” …… 太和殿, 群臣震惊于岳凌的封号,爵进一等成国公,却再仔细一想,倒也合理。 安京侯这爵位本就是非常时期的战功所得,实至名归。 之后南下这一路,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,都是上上等的表现,甚至困扰了江南近百年的倭寇之患,也同江南的世家一起连根拔起,倭国甚至还因此赔款求和,重新恢复了朝贡。 在这等功绩的加持之下,进封国公,也属恰当。 可鉴于岳凌的年纪,仅是二十有四,却已有国公爵位,实在让众人艳羡不已。 在场的诸位大臣,皆为岳凌父辈的年纪,看这等麒麟儿在场,不无暗骂自家不成器的东西。 贾政在其中尤为突出。 只是隆祐帝的话还没讲完,更令人震惊的事,还在后头。 夏守忠赐下圣旨,交于岳凌之手,再重回台上后,隆祐帝才又开口道:“定国公,起身吧。” “谢陛下隆恩。” 面向群臣,隆祐帝沉声道:“爵位以彰功绩,至于官身朕冥思苦索,也有了念头。” 既有此言,百官为之沉寂。 爵位的高低,也就是旁人艳羡罢了,是荣誉上的高人一等。 但赋予官身,就是实权上的高人一等了,这与朝堂上的衮衮诸公都息息相关。 曾经的派系,党争,或都因为岳凌的归来,而出现坍塌。 大势皆有所倾斜。 众人屏息凝神,听着隆祐帝幽幽道:“朕欲设立度政堂,所谓度政,取‘经世济度’之意,便于如今所行新政变法。” “此衙门独立于两院六部之外,设度政大臣一人,正二品,授玉带蟒袍。” “度政堂之能,可从吏部查百官贪腐,可从户部查国库军饷,六部听其谏言,两院与其共商,度政大臣可直奏朕前,下达诏书亦为特旨,不过中书。” “诸位爱卿,可有话要说?” 百官垂首,心底都打起了鼓。 这所谓度政大臣,虽然没提到名字,但人选已经无二了,就是专为岳凌所设计的,不是丞相,更比丞相。 六部要向其奏报,两院也要同其协商,一个独立的衙门,只对皇帝负责,或者说只为了推行新法负责。 第(2/3)页